昨天在整理今年仪器仪表企业盈利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1-10月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7262.3亿元,同比增长1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167.4亿元,同比下降6.2%。仪器仪表制造业也表现不俗,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但作为下游主力的水、电、热、气领域中,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唯一出现了亏损情况,主营业务收入也几乎与去年持平。这引起了仪表君的好奇心,决定深究一下其中原委。
其实电力行业的疲软现象早在今年10月份就露出端倪,Mercom资本集团在发布三季度产业报告时表示,智能电网企业获得风投资金1100万美元,涉及交易7个。这样的业绩与二季度时获得风投2.22亿美元,涉及交易15个的成绩相差略远,更是不能与去年同期相提并论。Mercom也声称“这是自跟踪智能电网风投以来季度最低值”。
电力为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提供能源支持,是国计民生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早前电力生产与供应主要依赖火力发电厂、锅炉等,把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当做发电的动力设施,但这一现象随着环境污染后遗症的加剧而逐渐被摒弃,光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发酵,清洁能源成为电力主力。近几年,电力需求不再像以往一样膨胀,火电发电量受限导致收入下滑,而水电、核电和风电的小幅增长也并没有彻底抵消掉亏损,造成整体业务收入下降。
下游产业不景气,但也给了仪表君一点启发。火电发电颓势已成注定,仪表企业却可以将能源计量作为重点提上日程。在《节约能源法》中有明确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这就需要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协助企业达到用能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这也会对仪表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企业需要提供更全面、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气体或液体、天然气或光伏等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能源需求,单一的产品模式将不会在能源计量市场上讨到“便宜”。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能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政府相继出台了严格的监测检测要求,作为衡量是否安全生产及达标的重要器具,仪表产品需要极精确的测量范围,保障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仪表行业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来满足市场需求,也成为支撑企业不断探索和钻研的动力。
其实往宏观说,能源计量的意义深远,关乎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如果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能够鼓励大家积极探索核心技术,早日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也不失为一桩意外之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