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鼻咽癌疫苗,引进国际先进的基因检测平台……我国科学家表示,如果加大对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和共享,有望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让更多癌症患者受益。
中医提倡“治未病”,西医也在研究通过基因提前治病。一批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学者和临床医学专家,近日,共同交流基因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如何在临床转化上取得“中国突破”。
定位突变基因,关掉癌症“发动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带领的团队正在研究开发鼻咽癌的疫苗。他曾苦寻多年,找到了鼻咽癌的数个易感基因。
曾益新表示,这些易感基因驱动了鼻咽癌的发生,如果定位这些基因,有针对性地研制药物阻止基因突变,就好像关掉了汽车的发动机,有可能终止鼻咽癌的发生。
基因测癌已成趋势 大数据下科学家酝酿“中国突破”
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说,泛生子今年正式引入目前全球测序通量及效率最高的测序系统,为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把癌症病人和健康人群的海量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出病变趋势,有望通过医疗等手段提前治病救人。
基因测序的先驱、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认为,每个个体独特的基因组合,预示着个体特征及其接受的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位点突变,可以从分子层面更科学地解释疾病发生机制。
参与测序的样本越多,得到的结果越精确。文特尔说,他的团队已完成万人基因组深度测序,发现超过1.5亿个基因变异。
更多基因数据,更多患者受益
通过数据共享来加速全球抗癌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今年9月已正式投入运营,美国则已启用抗癌“登月计划”首个大型开放数据库,美国、英国和荷兰的研究机构还合作建立了新的癌细胞培养模型库。
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北京肿瘤医院正在和国外的癌症中心及药物研发企业合作,获得每一个患者的基因数据,构建精准医疗数据库,按照不同临床试验所需目标患者的基因类型来匹配临床试验。
季加孚说,我国集中了各类癌症人群,有利于数据采集和进一步展开研究。如果能打破顶尖研究机构和基层医院之间的屏障,使国内更多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最终会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
前沿科技+海量数据=中国优势
专家表示,基因组学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发生原因、发展状况和可能的变化趋势,并可依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和功能设计药物。我国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表示,我国政府近年来愈发重视医学创新,尤其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相信凭借引进的前沿知识和我国的人口优势,可更快完成相应临床试验,解决更多医学难题。
阎海表示,泛生子作为一家深耕基因组学在癌症领域科研及临床转化的公司,就是希望运用基因技术平台,与临床、科研专家一道,为我国癌症患者、癌症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提供可靠的分子诊疗方案和专业的癌症遗传风险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