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布局之年,环境税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环保政策将陆续出台及实施,国企改革、PPP 模式和第三方运营推进将激活行业投资,顶层设计落实,环境监测产业将迎来空前利好,行业迎来“环”金时代。而仅就水质监测产业而言,业界普遍预测,未来水质监测市场规模增速将达20%,而截至2020年,这一市场的估值规模有望逾90亿元。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监测数据质量。”环境监测行业正迎来“政策市”与“市场市”的双重契机。尤其在“十三五”期间,国内环保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作为环保分支的环境监测亦有望撬动近千亿级市场潜力。
众所周知,作为环境污染治理、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尺,环境监测极具现实意义。所谓环境监测,即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定性或定量描述出环境质量的状态。截至目前,随着“互联网+”、遥感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等先进创新技术的引入,包括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以及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在内的环境监测产业正日趋完善。
环保迎来“环”金时代 水质监测借势扩容千亿市场
在市场刚需加强的诉求下,利好政策亦是环境监测迅猛扩容的引擎之一。仅就水质监测而言,无论是强调“河长”无缝覆盖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亦或明确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是提出强力治水新常态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等均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对水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
国内机构认为,政府推动环境监测并加大执法力度,将倒逼企业加大减排治污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不断被强化之际,亦将不断释放出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潜在相关设备产业链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公开资料显示,在水质监测中,主要有两大类指标,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但在对江河、海洋水质监测时,还需要加入流速、流量等进行测定。而在物联网、蜂窝网络普及的当下,在线监测被视作“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的拐点。
在此前环保部印发的《“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中,则对水质监测发展目标予以了进一步明确:截至2016年底,将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基于此,业界普遍认为,根据上述两大细分市场的增速,未来水质监测市场规模将持续呈现更大的想象空间,到2020年有望超过95亿元。
另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介绍,从2017年起,将新增150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共达到300个在线监测站点。截至目前,300个监测站的站点都已选定。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每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成本超过100万元,每年的运营成本在14万到15万元之间。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国家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将至少投资1.5亿元,届时每年第三方运维支出将达到4500万元。
而在线监测,被视作“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的发展拐点之一。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以及水系水质监管力度的加大,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的应用将加速推广。目前我国地表水监测基本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进行检测,自动化率却仅为15%。此外,业界普遍认为,水质水质自动化在线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将成为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效率的重要环节,深耕于此的设备运营企业,综合服务商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