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陆地资源日趋紧张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现代海洋开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海洋经济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海洋环境正在恶化的事实提醒我们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2月22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培训大纲》《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已经发布,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上述13项海洋行业标准中,有3项为修订类,10项为制定类,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与检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极地考察、深海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上述13项海洋行业标准,是2009年至2016年期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立项,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起草,并按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相关规定广泛征求意见,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及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审核、会签后发布的。
十三项行业标准发布 海洋监测仪器未来发展如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的技术支撑。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等海洋经济产业对海洋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准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预报将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随着海洋开发和陆地污染物的增加,海洋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喜人的进展。
国内近几十年来,我国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特别是海洋监测技术作为海洋863的一个主题(818)以及相关青年基金项目的立项和启动,已大大推动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但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碍于技术、科研力量及经费问题困扰,海洋环境和水质污染监测技术及其核心传感器的发展远不如国外同行,同时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的支持,而这四门学科的发展在我国也是近十年来的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中最关键传感器技术无论其种类、测量参数、测量准确度仍停留在水文气象等常规参数测量水平上,反映海洋环境污染程度的水质生物状态及物理化学参数测量的传感器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虽有少数成型产品但其可靠性、稳定性、测量精度和连续工作时间满足不了国内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要求。非常明显,国内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虽然目前传感器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但是物理化学监测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生物监测技术有所开展;信息提取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已开始起步。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的核心是现场环境污染监测传感器,因此污染传感技术是污染监测技术的关键技术,也是我们开发和研究的重点。开发和研究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不仅避免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繁杂过程。同时也能满足环境污染要素监测的特别需要,能真正反映出海洋复杂多变的现状。为了真正有效、合理达到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研究的目的,采用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道路上已被公认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的实验设备和新的试验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能反映海洋环境污染现状的水质生物状况参数及水质物理化学参数方面进行测量,相应开发、研制与其配套的传感器监测仪器等是可行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国产海洋仪器仪表的发展瓶颈,必须着力于提升产品稳定性,严格把控产品在设计、生产、检测过程中的技术指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基础工艺水平,才能创造高质量的海洋仪器仪表。如今,借助许多高科技测量仪器仪表,人们触摸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自然的真谛。而对于自然的探索将会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海洋设备发展前景广阔,我国仪表企业应抓住机遇,以先进国产仪器仪表共筑海洋强国梦。
|